孝经《纪孝行章第十》原文和翻译
纪孝行章第十
《纪孝行章第十》选自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——《孝经》。这一章是记录孝子事亲的行为,有当尽者五:致敬、致乐、致忧、致哀、致严,当戒者三:骄、乱、争。
【原文】
子曰:“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忧,丧则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,五者备矣,然后能事亲。事亲者,居上不骄,为下不乱,在丑不争。居上而骄则亡,为下而乱则刑,在丑而争则兵。三者不除,虽日用三牲之养,犹为不孝也。”
【注释】
居:平日家居。致:尽。孔传:“谓虔恭朝夕,尽其欢爱。”
养:奉养,赡养。乐:欢乐。孔传:“和颜说(悦)色,致养父母。”郑注:“若进饮食之时,怡颜悦色。”
致其忧:充分地表现出忧伤焦虑的心情。孔传:“父母有疾,忧心惨悴,卜祷尝药,食从病者,衣冠不解,行不正履,所谓致其忧也。”郑注:“若亲之有疾,则冠者不栉,怒不至詈,尽其忧谨之心。”
丧:指父母去世,办理丧事的时候。孔传:“亲既终没,思慕号眺,斩衰(穿着丧服)歠粥,卜兆祖葬,所谓致其哀也。”
祭则致其严:《礼记·祭义》说,祭祀时事死如生,“入室,僾然(微微)必有见乎其位;周还出户,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;出户而听,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”。
在丑:指处于低贱地位的人。丑,众,卑贱之人。
三牲:牛、羊、豕。旧俗一牛、一羊、一豕称为“太牢”,是最高等级的宴会或祭祀的标准。说每天杀牛、羊、豕三牲来奉养父母,这是极而言之的说法。
犹为不孝也:如果不能去除前面所说的三种行为:“居上而骄”、“为下而乱”、“在丑而争”,那么都将造成生命危险,使父母忧虑担心,因此,这样的人就不能算作孝子。
【译文】
孔子说:“孝子奉事双亲,日常家居,要充分地表达出对父母的恭敬;供奉饮食,要充分地表达出照顾父母的快乐;父母生病时,要充分地表达出对父母健康的忧虑关切;父母去世时,要充分地表达出悲伤哀痛;祭祀的时候,要充分地表达出敬仰肃穆,这五个方面都能做齐全了,才算是能奉事双亲尽孝道。奉事双亲,身居高位,不骄傲恣肆;为人臣下,不犯上作乱;地位卑贱,不相互争斗。身居高位而骄傲恣肆,就会灭亡;为人臣下而犯上作乱,就会受到刑戮;地位卑贱而争斗不休,就会动用兵器,相互残杀。如果这三种行为不能去除,虽然天天用备有牛、羊、猪三牲的美味佳肴奉养双亲,那也不能算是行孝啊!”
【解读】
这一章是记录孝子事亲的行为。纪孝行,记录孝行的内容,即孝子在侍奉双亲时应当做到的具体事项,此处强调孝子的道德与品行方面的表现,比吃饱吃好的“三牲之养”更为重要,反映了儒家对思想精神的重视。
孝经简介
《孝经》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,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。儒家十三经之一。
传说是孔子作,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。清代纪昀在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中指出,该书是孔子“七十子之徒之遗言”,成书于秦汉之际。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,注解者及百家。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,宋代邢昺疏。全书共分18章。
推荐文章:
- ·一龙一猪的意思解释,一龙一猪的出处和典故
- ·《五柳先生传》陶渊明原文和翻译
- ·《长相思·一重山》李煜原文和翻译
- ·品味生活
- ·写给好朋友的暖心唯美句子祝福文案精选
- ·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 杜甫《望岳》全诗欣赏
- ·感悟人生的唯美哲理古诗名句
- ·文艺作品的真实性
- ·早安励志正能量的句子朋友圈
- ·很美的唯美情诗短句精选,唯美情诗句子简短
- ·弦外之音的意思和造句,弦外之音的故事、近义词和反义词
- ·生死之交的意思和造句、近义词、反义词
- ·《无题·重帏深下莫愁堂》李商隐原文和翻译
- ·一分为二
- ·《白帝》杜甫原文和翻译
- ·唯美古风意境情感句子精选
- ·狗窦大开的意思解释,狗窦大开的成语故事、造句
- ·别人笑我太疯癫,我笑他人看不穿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心宽路远
- ·诗经《大雅·文王之什·思齐》原文和翻译
- ·他们的“再生之地”
- ·《鹧鸪天·送廓之秋试》辛弃疾原文和翻译
- ·北魏孝文帝一场争论
- ·《遣悲怀三首》元稹原文和翻译
- ·《鲁颂·駉之什·閟宫》原文和翻译
- ·激励自己珍惜时光的唯美诗句精选
- ·杀人不眨眼成语故事
- ·“味”和“趣”
- ·断杼择邻的意思和造句、故事,断杼择邻的近义词、拼音
- ·爱之深沉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