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普天乐·咏世》张鸣善原文和翻译
普天乐·咏世
曲
【元】张鸣善
洛阳花,梁园月,好花须买,皓月须赊。
花倚栏干看烂熳开,月曾把酒问团圆夜。
月有盈亏花有开谢,想人生最苦离别。
花谢了三春近也,月缺了中秋到也,人去了何日来也?
注 释
洛阳花:即洛阳的牡丹花。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。
梁园月:即梁园的月色。梁园,西汉梁孝王所建。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、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。
月曾把酒问团圆夜:化用苏轼《水调歌头》词逾: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”
三春:孟春、仲春、季春。
译 文
在洛阳赏花,到梁园赏月,好花应不惜钱去买,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。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,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。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,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。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,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,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?
赏 析
这首小令题为“咏世”,内容上看花好,问月圆,“想人生最苦离别”,看似写离愁,实际上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,抒发了人生感慨。
自然之物生生不息,然而人呢?“人去了何日来也?”人间一别,能否再聚、何日能聚,便渺茫难期,更有甚者,一去不返。此篇末一议,更感喟深沉。返观前句,对照之间也更彰显了行乐当及时的人生态度:对人生中的美好,便当“好花须买,皓月须赊。”
前六句写洛阳牡丹盛开和梁园赏月的胜景,以欢乐场面为下曲曲情做形象化的铺垫。到七、八句笔锋一转,抒发感慨:“想人生最苦离别”。最后三句是进一层补充说明七、八两句的意思,用花落会再开,月缺又重圆来对比、反衬“人去了何时来也”的人生感慨。
句法上,此曲五六句及末三句用了较多衬字,而末三句皆用同一叹词作韵脚,曲句酣畅自由,又富感情色彩。前六句皆两两对伏,后三句排比而兼鼎足对。可见这看似平常的曲辞中颇含作者的苦心经营。
此曲多议论,但议论中既有深沉的情感,又有花月的形象,所以读来并不嫌枯燥。
此曲结构精巧,前六句皆一句花一句月,第七八两句合言花、月而述理及人,最后三句分写花、月、人。这种散曲中的重字体式,使曲子既有前后呼应、环环相扣的章节美,又不流于呆板而富于变化。小曲前面六句以对偶形式分咏花月,中间两句和后面三句,以花、月和人作对比,不但文字新巧,而且蕴含哲理意味,耐人咀嚼。
创作背景
据钟嗣成《录鬼簿》载,张鸣善可谓声名彰于当时,但其生平行止,史料记载不祥,只能大致确定他生活于元末明初,其作品与行迹也难以对应。
作者简介
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。名择,号顽老子。原籍平阳(今属山西),家在湖南,流寓扬州。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。填词度曲词藻丰赡,常以诙谐语讽人。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,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,因此多有刺时之作。
推荐文章:
- ·恐非平生魂,路远不可测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以病人为先的李时珍
- ·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
- ·关于地球的比喻句
- ·《渡荆门送别》李白原文和翻译
- ·努力做个“聪明人”
- ·爱情比美更单纯
- ·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成语知识,后生可畏
- ·司马迁巧训小偷
- ·早上好的问候美句,早上问好的问候语
- ·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关于时间的比喻句
- ·唯美情感句子最值得发朋友圈,唯美情感说说心情短语
- ·爱情
- ·虚无空灵对人生的意义
- ·泥沙俱下的意思解释和造句,泥沙俱下的近义词反义词
- ·雕章镂句的意思,雕章镂句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?
- ·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诗经《小雅·谷风之什·四月》原文和翻译
- ·余霞散成绮,澄江静如练 谢朓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》全诗欣赏
- ·毛泽东诗词赏析《浣溪沙·和柳亚子先生》
- ·从身边小事做起
- ·古诗游园不值的诗意
- ·若得长圆如此夜,人情未必看承别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儿童寓言故事
- ·值得欣赏的优美段落摘抄
- ·君不见, 走马川行雪海边,平沙莽莽黄入天
- ·拉“人容易”,拉“心”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