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经《国风·邶风·二子乘舟》原文和翻译
国风·邶风·二子乘舟
【先秦】佚名
二子乘舟,泛泛其景。
愿言思子,中心养养!
二子乘舟,泛泛其逝。
愿言思子,不瑕有害!
注释
二子: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。
景:通憬,远行貌。泛泛:飘荡貌。景:闻一多《诗经通义》“景读为‘迥’,言漂流渐远也”。
愿:思念貌。
养(yáng羊)养:心中烦躁不安。
瑕:训“胡”,通“无”。“不瑕”,犹言“不无”,疑惑、揣测之词。
译文
你俩乘船走了,船儿飘飘远去。多么思念你呵,心中烦躁不安。
你俩乘船走了,船影渐渐隐没。多么思念你呵,切莫遭遇灾祸!
赏析
这一次动情的送别,发生在河边。
“二子乘舟,泛泛其景。”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。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,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,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,画面由近而远。“泛泛”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。“愿言思子,中心养养!”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,久久不肯离去。骋目远望,悠悠无限思念之情。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,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。“二子乘舟,泛泛其逝。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,早已在蓝天之下、长河之中逐渐远去,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。“愿言思子,不瑕有害!”这两句,是用祈祷的方式,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,恐怕只有亲人、朋友、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。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,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。
同是一首送别诗,《邶风·二子乘舟》写得远比《邶风·燕燕》单纯。全诗无一句比兴,诗中的意象,只有“二子”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。情感的抒泻,也没有《燕燕》那种“瞻望弗及,泣涕如雨”的细节表现。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:因为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、船影,其余全为空白,便为读者的联想,留下了更多的空间;因为背景全无,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为谁,其表现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,而适合于“母子”、“男女”、“友朋”,成为一种具有极大涵盖面的“人间之情”。它之能够激发各种身份的读者之共鸣,而与诗人一起唏嘘、一起牵挂,甚至一起暗暗祈告,也就毫不奇怪了。
创作背景
此诗的写作背景,据《毛诗序》所说,有一个动人的故事。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二子乘舟》,思伋、寿也。卫宣公之二子,争相为死,国人伤而思之,作是诗也。”毛传云:“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,公夺之,生寿及朔。朔与其母诉伋于公,公令伋使齐,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。寿知之,以告伋,使去之。伋曰:‘君命也,不可以逃。’寿窃其节而先往,贼杀之。伋至,曰:‘君命杀我,寿有何罪?’又杀之。”刘向《新序·节士》则说寿知其母阴谋,遂与伋同舟,使舟人不得杀伋,“方乘舟时,伋傅母恐其死也,闵而作诗”。现代学者有认同“闵伋、寿”之说者,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。闻一多先生猜测它“似母念子之词”(《风诗类钞》),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“二子”之作,均相近似。倘若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、朋友送人的诗,恐怕也无错处。总之坐实诗的本事,似乎比较牵强,还是将此篇视为一首送别诗比较合适。
诗经简介
《诗经》,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,共311篇,其中6篇为笙诗,作者佚名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内容上分为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个部分。《风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谣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颂》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又分为《周颂》、《鲁颂》和《商颂》。
推荐文章:
- ·《人月圆·伤心莫问前朝事》倪瓒原文和翻译
- ·爱情比美更单纯
- ·《天子章第二》原文和翻译
- ·元世祖治理国家
- ·纪昌学射的故事寓意,纪昌学射的出处、近义词
- ·相思离别经典古诗名句精选
- ·《蜀中九日》王勃原文和翻译
- ·行不由西州路的意思、造句,行不由西州路的成语故事
- ·《郑伯克段于鄢》谷梁赤原文和翻译
- ·融融泄泄的成语故事
- ·坐怀不乱的意思和用法、造句,坐怀不乱的近义词反义词
- ·管鲍分金的意思和出处、故事
- ·诗词赏析,忆江南
- ·《凌虚台记》苏轼原文和翻译
- ·点金成铁的意思,点金成铁的成语故事、近义词
- ·《普天乐·咏世》张鸣善原文和翻译
- ·唯美古诗名句,经典励志诗词精选
- ·祝长辈生日快乐的温暖祝福语
- ·故园东望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乾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生日祝福句子精选,涵养高雅的生日句子
- ·反裘负薪的成语故事,反裘负薪的近义词反义词、意思
- ·《普天乐·秋江忆别》赵善庆原文和翻译
- ·十年生聚,十年教训的典故
- ·唐太宗虚心纳谏
- ·另一个世界的感情
- ·《玉楼春·别后不知君远近》欧阳修原文和翻译
- ·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李清照原文和翻译
- ·《沉醉东风·赠妓朱帘秀》胡祗遹原文和翻译
- ·《天净沙》赏析
- ·经典古诗唯美爱情句子精选摘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