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霜月》李商隐原文和翻译
霜月
唐代:李商隐
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
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
【必考名句】
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
【译文】
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,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,我登上百尺高楼,极目远眺,水天连成一片。
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,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,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。
【注释】
征雁:大雁春到北方,秋到南方,不惧远行,故称征雁。此处指南飞的雁。
无蝉:雁南飞时。已听不见蝉鸣。
楼南:一作“楼台”。
水接天:水天一色,不是实写水。是形容月、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。
青女:主管霜雪的女神。
素娥:即嫦娥。
斗:比赛的意思。
婵娟:美好,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,也指月亮。
【赏析】
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,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。它的意思只不过说,月白霜清,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。这样的景色,会使人心旷神怡。
“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”霜月,说明时间在深秋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孟秋之月寒蝉鸣,仲秋之月鸿雁来,季秋之月霜始降。”所以诗中说,听到南飞大雁啼叫声时,已经听不到蝉儿的鸣叫。而霜降时已经是深秋。征雁,南飞的雁。“水接天”的水,一般认为指的是霜月之光。秋空明净,月色澄清,月光如水,和天边连成一片。
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”青女,主管霜雪的女神;素娥,嫦娥,月中仙女。婵娟,美好的姿容。诗人李商隐写霜月,不从霜月本身着笔,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。青女、素娥是霜和月的象征的,她们耐冷的精神就是霜月的精神。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,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现实里追求美好、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;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一面的自然流露。
七言绝句《霜月》也能看出李商隐诗歌的唯美风格。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。深秋时节,已经听不到蝉鸣,万里长空时时传来大雁寒冷中凄切的叫声。百尺高楼,月光如水,和天边连成一片。这是现实的景色,澄澈空灵。而现实的环境是美妙离奇想象的摇篮,会唤起诗人脱离尘俗的意念。
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: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,诗境如海市蜃楼,弹指即逝;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。秋深了,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,辽阔的长空里,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。在月白霜清的宵夜,高楼独倚,水光接天,望去一片澄澈空明。“初闻征雁已无蝉”二句,是实写环境背景。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,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。正是在这个摇篮里,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。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,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。
【作者】
李商隐(约813年-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
推荐文章:
- ·《多丽·咏白菊》李清照原文和翻译
- ·有你陪伴,岁月静好的经典唯美句子汇总
- ·十二时辰的来历故事
- ·诗经《小雅·甫田之什·瞻彼洛矣》原文和翻译
- ·数丛沙草群鸥散,万顷江田一鹭飞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诗经《小雅·谷风之什·无将大车》原文和翻译
- ·寓言故事大全精选
- ·一句话哲理正能量句子精选
- ·要“知书”,更要“达理”
- ·丹青妙手的意思和造句,丹青妙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
- ·《历史铜镜中的亮点》优美段落摘抄
- ·杂文欣赏
- ·《送杜十四之江南》孟浩然原文和翻译
- ·《天末怀李白》杜甫原文和翻译
- ·失笑喷饭典故由来
- ·鲁迅名言大全,鲁迅的名言警句,鲁迅先生的名言
- ·感悟人生思绪万千的哲理励志唯美说说精选
- ·哲理励志正能量句子
- ·相逢总似初相识,到老终无怨恨心
- ·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,司马昭之心
- ·最浪漫的事
- ·感悟人生的哲理励志签名大全句子
- ·小公鸡的故事
- ·特有的艺术构思
- ·《易水歌》荆轲原文和翻译
- ·死灰复燃的故事和寓意
- ·《无题·来是空言去绝踪》李商隐原文和翻译
- ·不食周粟的成语典故、主人公是谁、故事启示
- ·瓜田李下的意思,瓜田李下的成语故事
- ·纲举目张的意思和造句,纲举目张的出处、近义词、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