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行草偃的意思和造句,风行草偃的故事、近义词
【成语】
风行草偃
【拼音】
fēng xíng cǎo yǎn
【释义】
偃: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。
【出处】
《论语·颜渊》: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:“如杀无道,以就有道,何如?”孔子对曰:“子为政,焉用杀?子欲善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,上之风,必偃。”
解释: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说:“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您治理政事,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?您只要想行善,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。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,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,风吹到草上,草就必定跟着倒。”
【近义词】
风行草从
【反义词】
无
【用法】
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。
【成语故事】
季康子,即季孙肥,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。姬姓,季氏,名肥。谥康,史称“季康子”。季康子,事鲁哀公,此时鲁国公室衰弱,以季氏为首的三桓强盛,季氏宗主季康子位高权重,是当时鲁国的权臣。
有一次,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,说:“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您治理政事,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?孔子曾对鲁国的季康子说道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此处,他将“风”比作在上为政的君子之德,将“草”比作在下服从教育感化的百姓之德,意即君子的德政往哪里指引,民众就会向哪里去实行,其服从无违的情形如同风行于草。
孔子告诉季康子,只要想行善,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。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,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,风吹到草上,草就必定跟着倒。” 孔子是主张反对杀人,推崇“德政”。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,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。这里讲的人治,是有仁德者的所为。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,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。
总体而言,季康子是有大局观的权臣,虽然恋栈权位、霸占国政,但是能够分辨局势,让鲁国在吴、齐等强国的夹缝中顺利生存,而启用冉有改革田赋,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亮点。
【造句举例】
想要移风易俗,不能光喊口号,唯有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才能达到风行草偃的效果。
儒家学者常以天子为传统帝国至高无上之统治者,必须以天下苍生为念,一言一行皆得考虑其对人民不能砖生风行草偃之效。
推荐文章:
- ·《黄冈竹楼记》王禹偁原文和翻译
- ·《出塞二首》王昌龄原文和翻译
- ·刚毅果断的秦始皇
- ·诗经《周颂·清庙之什·清庙》原文和翻译
- ·梦想曲
- ·日不暇给成语故事
- ·抓住选择
- ·男生个性精选签名,独一无二有哲理
- ·关于月亮的成语
- ·2024优美散文推荐
- ·唯美情感句子,最值得发朋友圈的句子
- ·《庆清朝·禁幄低张》李清照原文和翻译
- ·一把伞的自述
- ·《寿阳曲·江天暮雪》马致远原文和翻译
- ·阳明山造访
- ·关于春天的比喻句
- ·关于见风使舵的故事
- ·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
- ·感悟人生的情感句子
- ·《临江仙·探梅》辛弃疾原文和翻译
- ·我和春天有个约会
- ·美国的离异夫妻
- ·前倨后卑的意思和造句、出处,前倨后卑最早出于哪本书、哪朝代
- ·《八阵图》杜甫原文和翻译
- ·主人下马客在船,举酒欲饮无管弦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《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》柳宗元原文和翻译
- ·诗经《小雅·甫田之什·鸳鸯》原文和翻译
- ·富含哲理的诗句
- ·《捕蛇者说》柳宗元原文和翻译
- ·青蛙王国里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