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赠别二首·其二》杜牧原文和翻译
赠别二首·其二
唐代:杜牧
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【必考名句】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【译文】
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,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。
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,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。
【注释】
多情句: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,一时无法表达,只能无言相对,倒象彼此无情。
樽:古代盛酒的器具。
【赏析】
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。
“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”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,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;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。
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,又不得不分别,感情是千头万绪的。“多情却似总无情”,明明多情,偏从“无情”着笔;着一“总”字,又加强了语气,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。诗人爱得太深、太多情,以致使他觉得,无论用怎样的方法,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。别筵上,凄然相对,像是彼此无情似的。越是多情,越显得无情,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,诗人把它写了出来。
“惟觉樽前笑不成”,要写离别的悲苦,他又从“笑”字入手。一个“唯”字表明,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,举樽道别,强颜欢笑,使所爱欢欣!但因为感伤离别,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。想笑是由于多情,“笑不成”是由于太多情,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。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,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,说得委婉尽致,极有情味。
“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”小诗的后两句是说,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;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。
题为“赠别”,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,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,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,借物抒情。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,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。蜡烛本是有烛芯的,所以说“蜡烛有心”;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,把蜡烛拟人化了。
在诗人眼里,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,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。“替人垂泪到天明”,“替人”二字,使意思更深一层。“到天明”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,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。
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“黯然销魂”四字,但这种感情的表现,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;这种感情本身,也不是“悲”、“愁”二字所能了得。杜牧此诗不用“悲”、“愁”等字,却写得坦率、真挚、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。
【作者】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推荐文章:
- ·《零陵早春》柳宗元原文和翻译
- ·耐心之等
- ·艳色天下重,西施宁久微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诗经《大雅·生民之什·泂酌》原文和翻译
- ·《月夜》杜甫原文和翻译
- ·小学寓言故事有哪些
- ·《减字木兰花·卖花担上》李清照原文和翻译
- ·汉武帝斩外甥
- ·优美段落赏析
- ·一龙一猪的意思解释,一龙一猪的出处和典故
- ·丧心病狂的成语故事
- ·忆江南的诗意
- ·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
- ·《归雁》钱起原文和翻译
- ·《九月十日即事》李白原文和翻译
- ·《怨歌行》班婕妤原文和翻译
- ·《郑伯克段于鄢》谷梁赤原文和翻译
- ·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诗经《国风·邶风·终风》原文和翻译
- ·《无题·重帏深下莫愁堂》李商隐原文和翻译
- ·老年夫妻情感
- ·宴安鸩毒的意思解释,宴安鸩毒的故事、近义词
- ·《洞仙歌·荷花》刘光祖原文和翻译
- ·光风霁月的意思、故事,光风霁月的近义词、反义词
- ·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,描写诚信的名言警句
- ·悬壶济世的典故、悬壶济世是谁的典故?
- ·《秋来》李贺原文和翻译
- ·让人少走了弯路,耐人寻味有哲理的励志个性签名精选
- ·勇往直前的哲理励志名人名言语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