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过勤政楼》杜牧原文和翻译
过勤政楼
杜牧 〔唐代〕
千秋佳节名空在,承露丝囊世已无。
唯有紫苔偏称意,年年因雨上金铺。
【必考名句】
千秋佳节名空在,承露丝囊世已无。
【译文】
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,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。
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,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,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。
【注释】
勤政楼:唐玄宗开元前期(713~741年)所建,全称“勤政务本之楼”,是玄宗处理政务、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。
千秋佳节:开元十七年(729年)八月五日,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,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,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,布告天下。
承露丝囊(náng):每年一度的千秋节,玄宗都举行盛典,大宴群臣,接受群臣祝寿。
紫苔(tái):一种漫生杂草。
金铺: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,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。
【赏析】
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于景,感昔伤今。杜牧善于以诗论史,借古讽今。“惟有紫苔偏称意,年年因雨上金铺”。这两句采用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的笔法,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。
《诗境浅说续编》云:“开元之勤政楼,在长庆时白乐天过之,已驻马徘徊,及杜牧重游,宜益见颓废。诗言问其名则空称佳节,求其物已无复珠囊,昔年壮丽金铺,经春雨年年,已苔花绣满矣。”金铺,是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,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,用以衔门环。用铜或镀金做的,叫金铺,用银做的叫银铺。紫苔是苔藓的一种,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。
这两句诗从表面看,写的是景,是“勤政楼”的实景,但细细体味,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,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,慨叹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,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,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。可以想象,当杜牧走过这个前朝遗址时,所看到的是杂草丛生,人迹稀少,重门紧闭的一片凄凉景象。
诗人不写别的,偏偏从紫苔着笔。这是因为紫苔那无拘无束,随处生长,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此时惨淡失意的心情。失意之心对得意之物,自然格外敏感,体味也就更加深刻了。
作者以紫苔见意,又从紫苔说开去,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,小中见大,词浅意深,令人回味。说紫苔上了金铺,是一种夸张的手法。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,而此时绿锈满身,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,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的景象。这里,“偏称意”三字写得传神,“偏”,说明万物凋零,独有紫苔任情滋蔓,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,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。这笔法可谓婉曲回环,写景入神了。
这首诗是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,全诗却不着一个“悲”字。从诗的整体看,诗人主要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。前两句写的是此刻之衰,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;后两句写的是此时紫苔之盛,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“勤政楼”此时之衰。一衰一盛,一盛一衰,对比鲜明,文气跌宕有致,读来回味无穷。
【作者】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推荐文章:
- ·伊索寓言读后感
- ·人之常情
- ·经典的名人名言人生格言座右铭精选
- ·享受孤独
- ·采莲南塘秋,莲花过人头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《木兰花慢·滁州送范倅》辛弃疾原文和翻译
- ·《严先生祠堂记》范仲淹原文和翻译
- ·《点绛唇·蹴罢秋千》李清照原文和翻译
- ·感悟人生的哲理励志唯美古诗词名句精选
- ·给"孩子"让路
- ·始终不渝的成语故事、意思
- ·《竹石》郑燮原文和翻译
- ·《周颂·臣工之什·雝》原文和翻译
- ·早安哲理励志暖心话短句精选,唯美优雅文案
- ·要“知书”,更要“达理”
- ·《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》柳宗元原文和翻译
- ·茹毛饮血的词语解释、造句,茹毛饮血的近义词和反义词
- ·15个落笔生辉的神仙作文开头结尾,暑假摘抄!
- ·教育片
- ·简短精辟的哲理励志人生格言座右铭
- ·杂文精选
- ·《种树郭橐驼传》柳宗元原文和翻译
- ·分数不代表能力
- ·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 杜甫《望岳》全诗欣赏
- ·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,张海迪
- ·早安励志正能量短句
- ·言人人殊的意思解释、造句,言人人殊的近义词、反义词
- ·提高文明素质,从细节开始
- ·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见风使舵事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