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》岑参原文和翻译
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
岑参 〔唐代〕
九日黄花酒,登高会昔闻。
霜威逐亚相,杀气傍中军。
横笛惊征雁,娇歌落塞云。
边头幸无事,醉舞荷吾君。
【必考名句】
边头幸无事,醉舞荷吾君。
【译文】
重阳之日,大家一起喝菊花酒、登高山,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。
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,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。
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,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。
边廷上,幸喜没有战事,承蒙您的恩惠,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、醉舞军中。
【注释】
封大夫:即封常清。
九日:指农历九月初九,为重阳节。
黄花酒:菊花酒。
会:契合,相一致。
昔闻:以前听说的。
霜威:威严如霜。亚相:此处指封常清。
杀气:秋日肃杀之气。
傍:依附。
中军: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。
征雁:南飞的大雁。
荷:承受恩惠。
吾君:对封常清的尊称。
【赏析】
《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》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。此诗以细腻、敏锐的笔触,描写了边塞表面安宁,内含干戈杀伐之气的独特景象;记叙了节日里,边廷豪迈粗犷的庆祝活动;表现了诗人安不忘危的谨慎和苦中作乐的洒脱的精神境界。
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(天宝十四年)。“九日黄花酒,登高会昔闻。”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,重阳佳节,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,喝酒登高,一派和熙欢乐之景。“霜威逐亚相,杀气傍中军。”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,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。“横笛惊征雁,娇歌落塞云。”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,所谓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这些笛声、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。“边头幸无事,醉舞荷吾君。”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,边境安宁,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。
封常清是唐朝名将,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言被杀,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,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,治军严谨,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。
【作者】
岑参(718年?-769年?),荆州江陵(今湖北江陵县)人或南阳棘阳(今河南南阳市)人,唐代诗人,与高适并称“高岑”。天宝三载(744年),岑参进士及第,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,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,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。唐代宗时,岑参曾任嘉州(今四川乐山市)刺史,故世称“岑嘉州”。约大历四年(769年)秋冬之际,岑参卒于成都,享年约五十二岁(51周岁)。文学创作方面,岑参工诗,长于七言歌行,对边塞风光,军旅生活,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,边塞诗尤多佳作。
推荐文章:
- ·倩何人,唤取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毛泽东诗词赏析,《七律二首·送瘟神》
- ·《听筝》李端原文和翻译
- ·杳霭流玉的故事及出处,杳霭流玉的意思及寓意
- ·寻隐者不遇
- ·《吊古战场文》李华原文和翻译
- ·人之常情
- ·水果和青菜的故事
- ·描写家的优美段落摘抄
- ·关于父爱的排比句
- ·怀感恩之心的李嘉诚
- ·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棉铃虫太太和蚜虫夫人
- ·赠刘景文的诗意
- ·小学寓言故事作文
- ·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舱明月江水寒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美国的花木兰
- ·勤学的诸葛亮
- ·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成语知识,奋不顾身
- ·公牛与狮子
- ·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的意思及全诗欣
- ·《湘春夜月·近清明》黄孝迈原文和翻译
- ·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意思及全诗欣
- ·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的意思、成语故事
- ·鲨鱼的烦恼
- ·寓言故事作文400字
- ·反裘负薪的成语故事,反裘负薪的近义词反义词、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