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秋夜曲》王维原文和翻译
秋夜曲
王维 〔唐代〕
桂魄初生秋露微,轻罗已薄未更衣。
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不忍归。
【必考名句】
桂魄初生秋露微,轻罗已薄未更衣。
【译文】
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,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。
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,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。
【注释】
秋夜曲:属乐府《杂曲歌辞》,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。
桂魄:古代传说月中有桂,故为月的别称。
轻罗:轻盈的丝织品,宜做夏装,在此代指夏装。
已薄:已觉单薄。
筝:拨弦乐器,十三弦。
殷勤弄:频频弹拨。
空房:谓独宿无伴。
【赏析】
此诗前两句是写景,写得颇为悠闲,秋夜微凉,景物凄清;末两句是写情,主人公寂寞难寝,殷勤弄筝。此诗语极委婉,情极细腻,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:少妇独守空闺,沉浸于相思,不忍更衣;借弹筝自遣寂寞,又不忍回屋。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,曲尽其妙;代写思妇心境,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,更显深刻细腻生动,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、思念丈夫的怨情,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。
“桂魄初生秋露微,轻罗已薄未更衣。”点明时间,夜幕初临,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,秋露虽生,却还微薄稀少,说明天气已经凉爽,但还不觉寒冷,给人一种清凉之感,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。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,由于天气已凉,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,已感到单薄了。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,所以还没更换衣服。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。
“银筝夜久殷勤弄”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,实际是以乐曲寄情。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,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,仍然在频频弹拨,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。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,以至废寝忘餐。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,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,而是“心怯空房不忍归”,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。
“心怯空房不忍归”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,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,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。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,夜不能寐,不愿独守空房,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。房空,心更空虚,其情悲切。
此诗前两句是写景,写得颇为悠闲,秋夜微凉,景物凄清;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,以此为“背景”,再写女主人公的“衣着”,以衬托其孤寂。末两句是写情,主人公寂寞难寝,殷勤弄筝,接写“弹筝”的行动,似迷恋乐曲,实际上以乐曲寄情。末句画龙点睛,通过正面抒情,对思妇的心理活动,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划,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。
此诗语极委婉,情极细腻,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。
【作者】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
推荐文章:
- ·梦想随想
- ·文明礼仪
- ·《听筝》李端原文和翻译
- ·点金成铁的意思,点金成铁的成语故事、近义词
- ·深意
- ·历史典故《映在水中的影子》
- ·光风霁月的意思、故事,光风霁月的近义词、反义词
- ·生态大环境
- ·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 杜甫《望岳》全诗欣赏
- ·《陋室铭》刘禹锡原文和翻译
- ·忆梅下西洲,折梅寄江北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美国的电影
- ·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两场战斗
- ·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
- ·名人哲理故事,麦格雷戈
- ·贱日岂殊众,贵来方悟稀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真实是文学的生命
- ·君不见, 走马川行雪海边,平沙莽莽黄入天
- ·《谏太宗十思疏》魏征原文和翻译
- ·浅谈杂文
- ·关于艺术创作
- ·转轴拨弦三两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勤学的诸葛亮
- ·焕然一新的抚顺
- ·爱情比美更单纯
- ·“定位”杂议
- ·焚膏继晷的历史故事,焚膏继晷的意思和造句、近义词和反义词
- ·拉“人容易”,拉“心”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