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巴陵夜别王八员外》贾至原文和翻译
巴陵夜别王八员外
【唐】贾至
柳絮飞时别洛阳,梅花发后到三湘。
世情已逐浮云散,离恨空随江水长。
注 释
巴陵:即岳州。《全唐诗》校:“一作萧静诗,题云‘三湘有怀’。”
三湘:一说潇湘、资湘、沅湘。这里泛指湘江流域,洞庭湖南北一带。《全唐诗》校:“到,一作‘在’。”
逐:随,跟随。
译 文
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,我告别了故乡洛阳,经过千里跋涉,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。
人世间的悲欢离合,盛衰荣辱,如同浮云一样,都是过眼云烟;可是,依依离情,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,绵绵不绝。
赏 析
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,一首贬谪者之歌。王八员外被贬长沙,因事谪守巴陵的作者给他送行。两人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,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,彼此在巴陵夜别,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。
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:“柳絮飞时别洛阳,梅花发后到三湘。”暮春时节,柳絮纷纷扬扬,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,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,来到三湘。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,深得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的遗韵。开头两句洒脱灵动,情景交融,既点明季节、地点,又渲染气氛,给人一种人生飘忽、离合无常的感觉。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,诗人不胜感慨,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,远谪长沙,临别依依,感慨万端:“世情已逐浮云散,离恨空随江水长。”第三句所说“世情”,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,悲欢离合,人情的冷暖厚薄等。而这一切,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,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。命运相同,相知亦深。世情如浮云,更添离情缱绻缠绵,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。结句比喻形象,“空随”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,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。一个“空”字,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。
唐人抒写迁谪之苦、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,可说各抒其情,各尽其妙。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,离情倍添愁怅,故沉郁苍凉,情致深幽。一结有余不尽,可称佳作。
创作背景
此诗载于《全唐诗》卷二三六,编在贾至卷下。按这种观点,此诗当作于贾至任岳州司马期间。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年),唐军伐安史乱军,贾至遂被贬为岳州司马。又逢友人王八员外被贬赴长沙。诗人和友人在仕途上都经受了同样的挫折,因此写下这样的送别之作。
作者简介
贾至(718—772)字幼隣,唐代洛阳人,贾曾之子。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,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,年五十五岁。擢明经第,为军父尉。安禄山乱,从唐玄宗幸蜀,知制诰,历中书舍人。时肃宗即位于灵武,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。至德中,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,肃宗惜去荣材,诏贷死。至切谏,谓坏法当诛。广德初,为礼部侍郎,封信都县伯。后封京兆尹,兼御史大夫。卒,谥文。至著有文集三十卷, 《唐才子传》有其传。
推荐文章:
- ·名人故事高尔基800字
- ·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《咏怀古迹》全诗欣赏
- ·勇于承担
- ·虚无空灵对人生的意义
- ·浅谈杂文
- ·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 杜甫《望岳》全诗欣赏
- ·政治中的典型人物
- ·一种生活方式
- ·骨肉至亲
- ·入乡随俗
- ·追求细节真实
- ·鲁迅先生珍惜时间,关于鲁迅珍惜时间的格言
- ·伊索寓言狼来了
- ·写朋友友谊与爱情的古诗
- ·关于沟通的排比句
- ·满目山河空念远,落花风雨更伤春。不如怜取眼前人的意思及全诗欣
- ·寓言故事作文100字
- ·对中越边境一种民间传统护齿方法的调查
- ·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暖戏烟芜锦翼齐,品流应得近山鸡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描写枫叶的比喻句
- ·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美好的情感交流
- ·醉不成欢惨将别,别时茫茫江浸月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大全
- ·吴王事事堪亡国,未必西施胜六宫全诗的意思及作者
- ·文艺作品中的趣味
- ·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的意思及全诗欣赏
- ·《己亥杂诗·九州生气恃风雷》龚自珍原文和翻译
- ·什么叫见风使舵